“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那我不做人了行不行
发布时间:2021-03-07 点击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李歪歪,头图来自:《唐伯虎点秋香》截图
追了4个月的《奇葩说》第7季结束了,决赛的最后一个辩题老心理学了: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吗?
获胜的一方说:是的。
看到那么多的观众按下红色按钮选择了正方,我在想,除了辩手的表达,影响他们做出这个选择的是什么?
很可能的一个原因:真实的生活里,有很多“不开心”。而当不开心出现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认为这是有问题的,甚至是不正常的,需要马上解决,“回归正常”。解决的方式,就是努力让自己开心起来。
但今天,我想给“不开心”正个名:不论开心是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都不意味着“不开心”是有问题的。开心当然好,但这不代表我们要把“不开心”放到它的对立面。
一味地把开心当成最重要的事,会发生什么?
告诉自己“做人一定要开心”,就一定能够开心吗?
傅首尔的回答是肯定的。这种肯定,是让我们在习惯把开心让位于其他价值排序的大环境下,重新找回对内心感受的珍视。这个时候,告诉自己“做人一定要开心”是有用的。
但最终能获得开心,并不意味着这个追求开心的过程也是开心的。当我们一味地把开心当成最最重要的事,很可能会让你进入另一个“追求开心的陷阱”。
很多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在开心这个问题上,“付出和收获成正比”是不成立的。追求开心的意愿太强烈,反而会降低我们的幸福感。
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做过一个实验,给两组实验对象看让人愉悦的电影片段。一组人被提前告知“你会更幸福的”;另一组则什么也不说。结果显示,被提前告知“会更幸福”的人,情绪反而变糟糕了。“追求幸福”就像狗子追自己的尾巴,越想要越要不到。
把开心当成最重要的事,很可能有这么几个风险:
更难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幸福感
对幸福的高期望会让我们更容易忽视当下体验,降低对某项活动的感受能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艾里斯·毛斯做过一系列研究,通过问卷了解对方对快乐的重视程度,然后观察他们在日常生活和特定活动中的反应。结果发现,对开心重视程度越高的人,他们对当下生活的体验越少。在进行一些可以提升幸福感的活动(比如看一场电影)时,也更难被提振情绪。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精心计划的旅行或者约会总会以失望收场:期望越高,越想感受到幸福,现实中的情况就越难让我们感到满足。
更孤独
上面提到的心理学家艾里斯·毛斯曾经招募206个被试者,调查了他们对幸福的重视程度,要求他们连续两周写下自己每天遭遇的最严重的压力事件、自己的情绪和反应。结果发现,那些对开心的重视程度更高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
一方面,对个人幸福的追求会让我们只关心自己,更少关注他人的感受;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必须开心的信念会人们在出现负面情绪时产生自我批判和孤立,让孤独感加剧。
陷入过度控制情绪引发的恶性循环
对开心的追求会让我们落入一个“幸福的陷阱”:
认为不开心的状态是有问题的,需要立刻解决;
认为情绪是能由我们完全掌控的,一旦无法做到,就会加重自我苛责,继而引发更多消极情绪(次生情绪);
为了解决情绪问题产生过度控制行为,从而引发经验性回避(experiential avoidance),比如酗酒、药物依赖、游戏成瘾、自我贬低……陷入恶性循环。
不开心,其实也没那么糟
重视开心没有错,但如果把开心视为唯一的“正确”,觉得不开心,就是我不正常,我有问题。这就比较危险了。
人类的情绪是个异常复杂的课题。人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和描述它,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普卢奇克画了个情绪之轮说明多种情绪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英国情绪史学家蒂芙尼·瓦特·史密斯的书《情绪词典》中,记录了154种不同的情绪。这其中,“开心”的情绪只有十几种,其他积极情绪也只有十几种。更多的情绪,是“不开心”的,比如恐惧、焦虑、急躁;或者“不那么开心”的,比如无聊、尴尬、孤独。
这说明了什么?相比于开心,不开心、或者不那么开心才是人生的常态。你不开心,不是因为你不好,只是因为你是一个人。
不开心不仅是正常的,还是有用的。它是大脑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一套生存本能。比如恐惧这种情绪,就能帮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及时识别出危险(比如森林里的一只老虎),迅速做出反应。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正是有了这些情绪,人类才能繁衍至今。
现在,我们不用再担心出门会遇到老虎,但情绪仍然发挥着它的“报警器”作用:
抑郁告诉你:你需要休息,需要换个环境。
焦虑告诉你:那个项目你可能搞不定,需要跟别人求助。
愤怒告诉你:你的边界被侵犯了。
……
如果没有这些不开心,我们遇到攻击就不会反击,遇到危险就不会逃跑,还可能待在一个持续伤害自己的环境里不愿离开……
除了担任我们的“报警器”,近几年的一些研究说明,很多“不开心”的情绪还可能有额外的好处,比如,愤怒能提高你的创造力,消极情绪会让你用更公平的方式对待别人。
阿姆斯特丹大学组织心理学副教授马蒂伊斯·巴斯在2009年的一项实验中发现,愤怒的人在情绪触发的早期,创造力会到达顶峰。这是因为愤怒会让人觉得自己被逼到了绝境,这会让身体各部分都做好准备迅速调动资源,找到突破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6年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篇论文发现:消极情绪会让我们用更公平的方式对待别人。在这个研究中,被试者按照当前情绪(厌恶、悲伤、愤怒、恐惧、快乐、惊讶或中立)被分组,并被邀请参加"独裁者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第一个玩家得到一些钱,并说出自己打算如何跟第二个玩家分这笔钱。第二个玩家要么拒绝,两个人都拿不到钱;要么答应。研究者发现,相比于开心的人,那些感受到消极情绪的人更多地拒绝了不公平的分配方案,当他们做“独裁者”时,也会提出更公平的分配方案。
很多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惊人成就的人都有脾气不好的特点,休·格兰特在镜头外出了名的情绪化,贝多芬喜欢在沮丧的时候扔东西给他的仆人,比尔盖茨特别喜欢生气……
所以下次心情不好时候,别急着谴责自己,说不定你的不开心背后,藏着什么连自己都没发现的天赋呢。
如何正确地开心(和不开心)
所以,如果每天告诉自己“做人一定要开心”是没用的,做点什么可以真的提升我们的整体幸福度呢?
说白了就两件事:创造和感受“开心”;应对和处理“不开心”。
如何正确地开心?
1. 幸福优先策略
上面提到的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在实验之后发现,相比于”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的幸福唯一策略,幸福优先策略能更有效地提高幸福感。
所谓幸福优先策略,就是在安排日常活动时,把自身的幸福感纳入优先考虑的因素,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追求幸福。
举个例子,同样选择一份工作,一份是高薪的996;一份是可以正常下班,但工资低一些。幸福优先策略的人可能会选择第二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享受兴趣爱好的工作,但他不会认为工作的每时每刻自己都必须是开心的。
2. 不要分析幸福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Sonja Lyubomirsky)曾经在实验中让参与者分析自己的幸福,参与者被分成4组:
第一组:在大脑里回忆一个幸福的经历;
第二组:要思考这个经历的每个步骤并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和以往有什么不同等等;
第三组:通过写作回顾那个幸福的经历;
第四组:通过写作回顾和分析整个幸福的经历。
结果发现,使幸福感降低的并不是写作,而是分析。单纯回忆幸福片段的第一组最幸福。其次是第三组。而分析的那两组幸福感都降低了。
开心是用来感受的,不是用来思考的。开心的时候,别想着自己为啥这么开心。享受就好。
如何正确地不开心?
1. 跟情绪约会
面对痛苦的情绪,我们习惯的应对方式是逃避或者解决,但接纳承诺疗法(ACT)建议我们给它更多的空间,去跟它正面接触。
你可以把你的情绪想象成一个实体,并试着描述它: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多高?
是透明的吗?摸起来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气味吗?
它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是固定不动还是在移动?
这个动作能帮你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消除对情绪本身的恐惧和评判。不要期待这样做会让你消除痛苦,想象这个情绪是你的研究对象,抱着好奇的心去感受它就好。
2. 跟情绪冲浪
也被称为OBSERVE法。不开心的时候,我们会产生某种冲动,比如给朋友拨电话、出门跑两圈或者点一堆垃圾食品,OBSERVE法能帮你感知自己的冲动,并做出对自己最好的决定。
观察(observe):观察自己的身体经历什么样的感受和情绪,然后把它描述出来,比如:
我现在很焦虑,想喝杯酒,我已经在想象那种辛辣的味道滑过喉咙的刺激感了。
呼吸(breath):做一个深呼吸,想象将新鲜空气带到这个冲动所在的地方,给它创造了一个更大的空间。
冲浪(surf):想象自己在这个冲动上冲浪,去留意它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以及程度上的变化。观察它变化的趋势。
扩展(expand):再次吸入空气,想象将新鲜空气带到这个冲动所在的地方,给它创造了一个更大的空间。
重新关注(refocus):跟这些想法和情绪轻柔地分离,再次将注意力收回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上来。
价值(values):花时间去和内心真正重视的事情联结,比如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生活。然后,看看自己做的最小的一件事是什么。
投入行动(engage):去做这件事。不管你还持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情绪,不要去理会,去做就好。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在按下“做人一定要开心”那个选项时,真正渴望的也许不是100%的开心,而是情绪的自由。这意味着开心的时候,我们不会去担心自己是不是值得,不开心的时候,也不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正常。
我不祝你开心,我祝你自由。
参考资料: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81218-whats-the-quickest-way-to-happiness-do-nothing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60809-why-it-pays-to-be-grumpy-and-bad-tempered
M Baas, CKW De Dreu, BA Nijstad.Creative production by angry people peaks early on, decreases over time, and is relatively unstructur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7 (6), 1107-1115
Cuizhen Liu, Jing Wen Chai & Rongjun Yu .Negative incidental emotions augment fairness sensitivity. scientific reports2016
Iris B Mauss,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Can Be Lonely.September 2011Emotion 12(5):908-12 DOI: 10.1037/a0025299
Prioritizing positivity: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pursuing happiness?
LI Catalino, SB Algoe, BL Fredrickson.Emotion 14 (6), 115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李歪歪
上一篇:因为不快乐而去买快乐的我们
下一篇:海底捞业绩大降,单一爆款之路已到尽头